前兩天是萬聖節,商店紛紛推出相關商品,許多的幼稚園辦了小朋友變裝的活動,各大娛樂場所也佈置的花團錦簇,南瓜、蝙蝠到處都是,「不給糖,就搗蛋」(treat or trick)這句話簡直聽到耳朵要長繭。
好了,現在我要提出一個小小的問題,誰能告訴我「萬聖節」的由來?「萬聖節」是要幹嘛的?請問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如果你回答的出,那恭喜你,設若你不能,請問為什麼?
說穿了「萬聖節」和「聖誕節」還有「咖啡」一樣,都是西方文化入侵,而且還是很淺層的入侵到你我的生活之中,以一種商業化和浮面的方式呈現,最深層的本質卻沒有跟隨而來。
這些年看到許多朋友在忙著給孩子做萬聖節的裝扮,我並不反對,畢竟這也算是生活中的一點樂趣,讓孩子快樂一下,留點紀念並無不可;但是我想問:我們畢竟不是金髮碧眼的洋人,我們是誰?我們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並且,我們擁有自己的文化和節慶,但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節慶有如此重視嗎?
初春時分我們有年節,是個歸家感恩團圓的日子,除夕要全家人坐在圓桌上吃飯,敘敘這一年的辛苦,要貼上簇新的春聯,祈禱接下來一年的豐收和平安;初一到初三要祭祖拜神,一直到十五,每日都有不同的活動,末了在月圓的那天有元宵燈節,咱們要吃元宵、提燈。
接著是清明,是慎終追遠的日子。然後是端午,除卻在門前插上艾草之外,還得喝雄黃酒,戴香包,包粽子,划龍舟。可是現在沒人在划龍舟了,而且我也發現,在端午前的日子,市場沒人在賣香包了,所以這項中國的傳統節日,才會被忝不知恥的韓國人給申請了去,成為他們的世界文化遺產。
然後有中秋,又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古時交通不便,離開故鄉到異地去奮鬥的孩子們,如果無法返鄉的話,會望著天頂的月娘,遙想故鄉,千里共嬋娟。不只是吃月餅,烤肉而已;九九重陽要登高望遠;有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而來的日子;每一個節慶,都有他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故事,我們可能還熟悉屈原、嫦娥,其他的呢?舉凡這一切,大人如我們可能都陌生,更不要說孩子們。
無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世界是平的」,我們生於這個各國文化交流如此熱烈的現在,在慶幸的同時,有沒有致力於維持自己的特殊性,維護自己的傳統文化,我們的根?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美好,進而展現出來,介紹給國外的友人?
說穿了我們自己都不在乎屬於自己的物事,任由內在的美好從手指間溜走,但是卻去追逐外在的華麗。但是我們抱怨,抱怨年味一年比一年淡,抱怨節慶越來越沒意思,但是現在的一切是過去的我們造成的。我們讓孩子讀西方的故事書,盼望他們可以成為一位國際人,卻忘了,孩子如果在國際上可以站的住腳,也是要有他的特殊性,而這個特殊性絕不可能是來自於不屬於我們的西方文化,他必須是東方的傳統,才能夠讓我們卓然獨立而不同。
我很期待我們的孩子也讀「老鼠嫁女兒」、讀「西遊記」,然後將這些故事裡的迷人之處,介紹給西方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認識我們的孫悟空。
有一年到倫敦參加友人的婚禮,一位非裔法人來接機,閒談中他問道:「台灣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我竟然一時語塞,這才發現,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如此陌生,如此漠不關心。因為我們老覺得西方好,外國的月亮圓,老想著顛覆自己的傳統文化,打破一切;忘記了我們擁有的美好。
接下來的聖誕節,一定也是熱鬧滾滾的吧!無妨,但我期盼虎年的過年會很精采,會是難忘的一年,祝福你的也是如此。
同場加映(或可以說衍伸閱讀)
LIVING TOGETHER IN DIVERSIT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