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有個罩門,對草花不行,木本的可以;木本之中,七里香跟羊蹄甲這兩種號稱極好種植的,卻失敗了好幾次。


 

今年初訪友人時,在她家附近的小公園見到整排七里香結了密密麻麻的果實,那嬌豔欲滴的紅色好像在對我招手:「來種我啊~~來種我啊~~」於是大腹便便的友人幫著我在天色已暗的斜坡上如同茶農般努力地採摘著果實,足足摘了有一整條小手絹綁起來那麼多,回家一數,有四百顆左右。


 

這數目遠遠超過我今年給自己種樹的目標,想著沒嘗試過種子盆栽,不如趁此次來試試看;於是拿出珍藏已久,好友顏開心盛情幫我從鶯歌提來台北的「偽裝成石頭的陶盆」出來。

 

種子盆栽在台灣紅了好幾年,概念大體上說來就是在盆器中密集地排放種子,使種子在發芽後就形成一片迷你森林的綠色樣貌;最著名的就是林蕙蘭老師著作的「種子盆栽」,還有極有名的部落格豆豆森林和ㄚ啟老師的部落格,都有十分豐富的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參觀。


 

和許多果實一樣,七里香的果實在未成熟時是綠色的,跟著會慢慢轉為橘色,一直到紅色就是成熟了。青澀時請勿採摘,就算取下種子也不會發芽,「強採的瓜不甜」啊各位朋友!開始種樹之後這幾年,我真的覺得「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還有「瓜熟蒂落」這兩句話非常有智慧。


 

剖開果實取出種子這工作很簡單,但是單調。小丸睡了後,我一人站著慢慢地作,使用的工具是市售長條蛋糕所附的塑膠刀子,很好用!或者是長得像冰棍的咖啡紅茶攪拌棒也十分順手。


 

花了一個鐘頭慢慢從果實中取出種子,每顆果實內含一到三個種子不等,總共有三個樣態:半月型、水滴型、三分之一型,不過就觀察樣態跟發芽率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半月型


水滴型


三分之一型

 

接著就是泡水七天和等待,水得天天換,保持清澈,如果有雜質的話則需清洗乾淨。


 

接著重頭戲來了,就是耐心將種子排列於盆器內。我用的工具是3M 痘痘貼附贈的塑膠小夾子,但是拍照時沒照到,由外而內整齊的排,這是一個很容易脫窗的工作,排著排著小丸還來湊熱鬧,有如推骨牌一樣搗亂,呵呵。總共排了三盆,接著呢?還是等,等什麼?等發芽。記得天天用噴壺保持土壤的濕潤,但不能過濕造成發霉。




 

終於,時候到了,七里香種子發芽了!



 

剛開始只是稀稀疏疏的冒出來,但這就叫人夠興奮的了,並且奇妙的是,在長久的等待之後,正當你想著也許還要很久,她就會悄然翩至。


 

每回看到種子發芽都覺得很感動,這是生命的奇蹟!


 

接著又陸陸續續許多嫩芽冒出了頭,然後逐漸形成一片鬱鬱蔥蔥,小丸愛湊熱鬧,也吵著要用噴壺澆水,結果總是弄了滿身濕。

 

搭配這個盆器,真是美麗。顏開心,我好感謝妳啊!


 

這些冒出來的小苗在盆器裡面的生長會受到限制,所以之後會挑選比較健壯的栽植於盆子中,等到夠大了再地植。不過我心裡是覺得,很對不起瘦弱的小苗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shiami 的頭像
    sushiami

    壽司店的肥美亞彌

    sushi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